11月11日,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、以“核電運行安全改進與績效提升”為主題的“核電運行高層會議暨核電運行安全大會”以視頻方式在北京舉行。與會專家圍繞“領導力與安全文化、控股公司監督與管理、運行經驗與反饋、運營績效改進、新建項目、長期運營”等六個領域,分享我國核電運行安全改進與績效提升方面的良好實踐與經驗。
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廷克在大會致辭時表示,隨著我國核電行業核安全文化意識不斷增強、經驗反饋和防人因失誤工具的普遍使用和不斷改進,核電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,國內核電廠業績水平得到有效、持續提升。“但同時,核電運行領域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要引起足夠重視。未來很長一段時期,我國將陸續有批量化新機組投產,如何保證其安全穩定運行,是全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。”
張廷克表示,當前,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復雜、自然災害事件明顯增加、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等外部因素對核電運行安全的影響日漸凸顯,全行業應高度重視,認真分析研究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防范。“另外,倡導核電行業誠信透明,推動建立行業事件經驗反饋機制,提升全行業防造假意識等問題任重道遠。”
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10月,我國商運核電機組共53臺,總裝機5559.47萬千瓦,總運行堆年為514.44堆年,機組數量及裝機容量均列世界第三;已核準及在建核電機組共23臺,總裝機約2539萬千瓦,居世界第一。根據WANO(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)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業績指標數據統計,我國核電廠具備統計WANO綜合指數的51臺核電機組中,34臺機組的綜合指數為100(滿分),占我國運行核電機組總數的66.67%,占世界滿分機組(65臺)的52.3%。WANO滿分機組比例超美國、俄羅斯、法國、韓國等國,核電運行安全總體水平繼續位居國際先進行列。
在“雙碳”目標背景下,未來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快。張廷克表示,作為近零排放的清潔低碳能源,核能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。“綜合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及有關機構的研究成果,預計到2035年,核能發電量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有望達到10%左右,與當前全球平均水平相當;到2060年,核能發電量占比需達到20%左右,與當前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。此外,通過開展綜合利用,核能還將在供熱、制冷、工業用汽、制氫、海水淡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,為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提供更加多元的解決方案。”